并发病症

马上就到端午节了嗯吃粽子也要注意的吗

马上就要到端午节了,农历五月初五端午节,又到了吃粽子的时候。吃粽子不仅是尝糯米软黏的口感、品竹叶渗入的清香,粽子的馅料更是“灵魂”所在。馅料通常有大枣、豆沙、栗子、花生、咸蛋黄、腊肉、猪肉、冬菇等。地域不同,粽子口味也有所不同;有人爱吃咸粽,有人爱吃甜粽。不过大家过节也不要只忙着胡吃海喝,端午节饮食还是需要注意的,听葫芦君说说吧。马上又是一年一次的端午节了!吃粽子易胀气粽子虽然好吃,但有些人吃完粽子却会胀气、打嗝,肠胃不舒服。这是因为粽子是以糯米为主要材料来制作,而糯米与一般食用白米的“淀粉特性”不同。淀粉可分为支链淀粉以及直链淀粉,如果含支链淀粉比例较高,烹煮后的质地会较有黏性。糯米中大部分都是支链淀粉。糯米的主要成分是淀粉,含量约75%-77%,且以支链淀粉为主,含量比大米还高。淀粉通常分为直链淀粉和支链淀粉,其中,支链淀粉更容易被体内的消化酶消化。所以,如果仅从成分上分析,由于糯米比大米含直链淀粉更少、支链淀粉更多,糯米的消化速度更胜一筹。但是也因为分支点较多,所以容易消化不完全,这也是为什么胃肠功能不佳的人,吃粽子等糯米类食物,容易产生胀气的原因。传统肉粽主要成分是糯米,且馅料多为高油、高盐、高糖等食材,如五花肉、香菇、花生及咸鸭蛋仁,不仅营养不均衡,糯米、五花肉、蛋黄等食材,因黏性高或属高蛋白,不易被分解吸收。为避免吃了粽子出现上述的状况,中医师和营养师建议,吃粽子时可多咀嚼几下再吞进肚子,利用唾液分解糯米中淀粉的粘性,使它进入肠胃后消化率比较好,减缓胀气不适。另外享用粽子时,应搭配蔬菜水果,并减少其他淀粉类及肉类的摄取,才能帮助消化、减轻肠胃负担,像是富含膳食纤维的奇异果、香蕉、苹果、芭乐、小番茄等都能有助软化粪便,增加肠道好菌。像是木瓜、奇异果、凤梨等则含有不同酵素,可以促进分解蛋白质,帮助胃部食物消化,减少食用高蛋白食物后的腹胀感,改善消化道不适症状。吃粽子也有讲究哦粽子最好趁热吃国内外的血糖研究和体外模拟小肠消化的研究都证明,热的糯米食品消化速度其实很快,餐后血糖反应也非常高。研究发现,糯米冷却后,支链淀粉就会很快地相互连接成致密的结构,黏性和韧性增大,进而影响人体内消化酶的作用、增加消化负担。所以,如果你吃的是凉粽子,有可能会觉得不太好消化。不过,再次加热之后,糯米食品的硬度又会下降。因此,粽子最好趁热吃,如果放凉了,不妨重新加热透再吃。另外,现在的粽子馅料种类也很多,肉粽就是最近颇受消费者喜欢的一种。肉粽不仅仅是糯米,还有不少的饱和脂肪。对于胃不好、消化吸收能力差的人来说,大量的荤油,显然会给消化系统带来负担。研究发现,糯米加猪油煮饭后,和没有油的饭相比,糯米的消化速度会减慢,对于消化能力差的人来说,也会给胃肠带来略大的负担。如果你消化能力不是很好,吃的是荤油很多的肉粽,也可能觉得不好消化。不过,还是很多人表示吃了粽子后胃里感觉消化难受、撑,这又是怎么回事呢?还有一种可能是因为你吃多了。粽子最好趁热吃这些人可要少吃一点粽子粽子主要成分是糯米,研究发现,糯米饭的血糖指数是87,而大米饭的血糖指数才56,可见,糯米的血糖反应远高于米饭,这意味着吃糯米比吃大米更易导致血糖升高。所以,对那些要求血糖平稳的糖尿病患者来说,粽子并不是好的食物。胃肠功能不佳或胃酸逆流的人容易有灼热、胃胀气、胃痛、噁心,严重时甚至会出现呕吐症状。尤其是患有以下这3种疾病的粽子更要慎吃粽子:1、糖尿病:糖尿病患只要能依营养师的份量建议,并实际执行食物代换,血糖就不会失控制。甜粽或沾糖吃的硷粽对于血糖的影响较直接,所以要特别注意所吃的量或以代糖取代。2、高血压:吃粽子时,尽量别再沾调味料,以免摄取更多的钠。3、高脂血:市售粽子为求可口,常用到猪油、肥肉及咸蛋黄,饱和脂肪酸及胆固醇的含量因此很高,所以应选择油脂含量较低或较小的粽子来应景。当然,这里的提示主要针对食用量,上面这些患者也并非绝对不能吃,偶尔吃一点点且当品尝,倒也不用太担心,只是要控制量。而且粽子热量相当高,用餐时应把粽子当作主食,一餐顶多吃1颗,最好别每餐都吃粽子,且应搭配青菜及水果,维持营养均衡。文/马上就到端午节了!嗯?吃粽子也要注意的吗?,转载请注明文章来源百家号:水葫芦健康网

转载请注明:http://www.xwwar.com/bfbz/12694.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