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胃胀>>胃胀病因>>小说连载红会第1314章作者雷>>
红会
第13章我给战马看病王神医没有再往下说。
他不想给我太大的恐慌,马上就从各种药材中,给我找了十几副针对马匹常见病的治疗药物,并一一给我进行了讲解。
“马和其他牲口一样,最常见的就是牙口和肠胃,以及四蹄的毛病,尤其是战马,更容易患这些疾病。”
王神医一边给我包扎着草药,一边耐心地讲道:
“口疮、胀气、反胃、蛔虫,修复马蹄的坏掌,这些你都很熟悉了,只不过治疗牲口的药材用量很大,你只有让白军给你想办法解决了。”
王神医实在令我感动。
他不仅给我悉数传授了治愈疾病的方法,还给我了一些他自己研发的特效药,一点都没有保留。
“师傅,我都记住了,等治完病我就马上回来,不会在靖远呆很久的!”
我信誓旦旦地说道,当然不知道此次去靖远,究竟会面对怎么复杂而多变的形势。
等我和哥哥随军到了靖远县城后,眼前的一切首先让我感到了新鲜和好奇。
要知道我还是第一次来到县城这样的大地方,内心也有掩饰不住的激动。
县城其实只有两条街道,以钟鼓楼为中心,向东西和南北延伸着,街道两边有铺面和民房,人明显比村子里的多,而且也显得十分嘈杂。
我和哥哥到了县城时,已经是傍晚十分,王远带领他的军队进入了西关附近的驻地。
我俩被安排住进了一间营房,里面还算比较干净,有两张床铺,上面也有军用被褥。
晚上简单吃了些饭食,大部分军官都去睡觉了,张副官走进了营房,向我和哥哥交代道:
“明天开始,你俩就去马场干活,有很多战马受了伤,还有跑肚拉稀的,如果医治得好,王旅长一高兴,说不定还要赏给你俩几块大洋哩!”
张副官有些得意地说道。
我根本就不稀罕拿什么钱,心里早对白军的丑恶嘴脸十分厌恶了。
等张副官走后,哥哥和我便各自躺下睡觉。
我倒显得很平静,可哥哥一直在他的床上翻来覆去,根本无法入眠。
“哥,你怎么了?”
哥哥见我也没有睡着,便索性坐了起来。
“山牙子,白军比土匪还要残暴,我担心替他们干完活,会把我俩一直扣留在这不让回去了!”
哥哥的担心不无道理。
我早耳闻目睹了白军在村子里,所做过的那些见不得人的勾当,而且他们仗着自己手里有枪,更加地肆无忌惮。
“咱们也不要太实心,随时注意白军的反应,如果有机会我们就偷着离开这里!”
哥哥最后说道。
我点点头,对他的意见表示完全的赞同。
第二天一早。
有人来敲门,是马场的饲养员跑来叫我俩了。
我俩就跟着饲养员向马场走去,出了营房的门,我这才看清白军驻地的样子,几排平房一字排开,官兵们从里面出出进进,开始了洗漱。
我注意到这里住了不下几百人的士兵,好像七八个人一间屋,当然都是些男人们,纷纷敞着上衣,露出了不算健壮的肌肉。
嘴里也骂骂咧咧的,有些人还相互开着玩笑,发出了轻浮而狂妄的笑声。
他们对走过眼前的我和哥哥,也没有太多地在意,依旧在忙着自己的事情。
营房实在不小,前面是几栋高大的建筑,有点像村里的大戏台,也像是学校的模样。
马场在营房的北侧,老远就听见马匹发出的阵阵嘶鸣,这是它们在呼唤早饭的声音。
我当然有着丰富的饲养经验,能听出马发出的不同声音所代表的意思……
一阵浓烈的屎尿味道扑鼻而来,这是大量牲口在的地方,最为正常和直接的感受,好在我和哥哥早已经习惯了。
马场的后面是座小山包。
马厩依山势而建,在山包里掏了许多洞,倒也符合地貌的特征,可以安置许多马,在这里遮风避雨。
外面是一排排的马槽,大概有一二百匹马正在等待喂食,几个饲养员已经开始为它们背来一筐筐的饲料了。
带我们来这的饲养员是个头发花白的老者,他一直佝偻着身子,身型十分瘦弱单薄,还不断在咳嗽。
他把我俩带到了一间马厩前,指了指里面。
“这几匹马得了怪病,已经有五六天不吃不喝了,唉,它们也老了!”
老者叹了口气,他似乎和这些生病的马有着极深的感情。
我循声朝里望去。
就像先前一样,从里面首先散发出来一股更加令人反胃的难闻气味,要不是像我这样的喂养人,普通人一定会被这气味立刻打晕。
但我毕竟有经验,给牲口看病,学会从它们的屎尿中闻出味道来,这可是当好兽医的首要本领。
而且也要长期加以训练,才能分辨出其中的端倪来。
我通过气味和它们鼓起的腹部,很快做出了判断,这几匹马得了胃胀气,是吃了不容易消化的食物而导致的消化不良,应该没有太大的问题。
接下来,另外几个马厩里的十几匹马,也是同样的症状,我便对那位老者嘱咐道:
“老伯,最近是不是给马吃了不容易消化的食物?你看它们各个腹部鼓胀,坐卧不宁,气息喘粗,这是典型的气胀!”
老者先是一愣。
他似乎有点赞同我的看法,眼睛里却依旧充满着忧郁。
“小伙子,你的眼力真不赖,老汉我喂养了一辈子牲口,也知道这是肠胃胀气的毛病,可用了很多药,依然不见任何效果呀!”
老者无奈地摇摇头。
听他的口气,虽然马的症状就是这样,可要想彻底治愈,显然难度很大。
“老伯,您去找两袋子芒硝和大黄来,另外再准备一瓶芝麻油和食醋,我来试试看!”
老者听完后,露出了惊异的目光,但很快就按我说的去做了。
药材找来后,我凭经验按照芒硝克,大黄克的标准加以配置,让哥哥先将两种药材在石臼里捣成了细末。
“老伯,咱们还需要一根食管,把这些药末用温水灌进马的胃里。”
由于这些马的症状都比较重,它们不会很配合地进行吞咽,只有靠人力来完成喂药的过程。
“这个不难办,只要你能药到病除,老汉我来喂药就是了!”
老者果然经验丰富,他很快就拿出了自己的家当,开始麻利地将药灌进了马的口中……第14章革命前夜的灯火一连给十几匹得了胀气的马灌了药,我们三个都累得有点气喘。
要知道给大牲口治病,除了要有有效的治疗手段之外,也是很费体力的一件差事。
骡马可不比小猫小狗那般温顺听话,或者完全可以靠人力强制着去做一些事情,大牲口的力气远在人之上,要是它们撂起蹶子来,就会更加地凶悍狂飙。
所以每次给骡马喂药治病,我都会先耐心地抚慰这些病痛中的牲灵,要首先取得它们的信任,才会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
我会不断地抚摸它们的皮毛,并不断讲话……
我知道这些牲灵非常有灵性,它们能听懂我说的话,而且我也能感知到它们真正的痛苦。
“咦?才一天,你们快看,这些马居然站立起来了!”
老饲养员惊奇地感叹道,他那饱经风霜的脸上,终于露出了难得一见的笑容。
情况确实是这样。
经过服用我配置的药,这些得了胀气的马果然明显出现了好转,我亲自伸手探查了它们的腹部,比昨天鼓胀的时候好了很多。
我能感觉到马的肠胃重新开始了蠕动,肚皮开始松弛,马的精神状态有了较好的改善,它们又开始主动进食了。
“小伙子,你真的是药到病除了,老汉我佩服你啊!”
老饲养员由衷地赞叹道。
别看眼前这样一位才十几岁的小后生,能耐可比成人强了很多,看来人真的不可貌相哩!
“老伯,这也没什么,咱们再看看其他患病的马匹吧!”
我赶紧搪塞着,心里自然也很高兴。
不管医治好的这些马是在为谁卖命,它们在我眼里只是普通生命的存在,我必须全力以赴去帮助和拯救这些危难中的生命。
还有一些马得了严重的口疮,这是由于这些战马常年在外奔波,很难吃到好的食物,有时难免会受到病菌感染,也是极其正常的事情。
治疗口疮其实很简单。
我让老饲养员找来了食盐,调制成淡盐水,给马冲洗口腔,并涂抹了一些冰硼散,这样有一两天就能治愈马的口疮。
“你用的这些东西其实很普通,只是我老汉就是想不到,而且以前请来的兽医,也没有这样的手法,我算是开了眼界喽!”
老汉这次是真的佩服了,他比先前笑得更加自然而畅快了。
这时我才得知老汉叫刘能,是靖远县城附近的农民,以前就一直和骡马打交道,靠着给地主家拼脚力过活。
后来才来到王远的部队里,穷苦人的选择往往是无奈之举,他们当时还没有什么思想意识,或者即使有一定阶级立场,也很难付诸于实施。
他们首先想到的是活命。
不仅仅是自己,而且还有家人,这是先于所谓的立场而存在的现实情况,我们不能去指责和批评他们。
就像那时的我,虽然也有了一些朦胧的反抗压迫、反抗剥削的意识,甚至对土豪劣绅和国民党官兵深恶痛绝,但依然不知道怎样做才是对的。
用后来的话讲,就是没有方向,没有遇到领路人……
我对患病战马的有效医治,很快得到了王远的赞赏和认可,他果然大发慈悲,赏给了我和哥哥每人五块大洋。
但这绝不是什么好事。
他要把我俩继续留在白军之中,想要我们成为他的专用兽医,这让我感到了不安和焦虑……
夜色阑珊,只有钟鼓楼上还亮着灯光。
焦有志跟着交通员李发荣,在白军的眼皮底下,来到了警三旅副旅长张东的家中。
张东也是陕北人,他此时的身份除了军职,还有另外一个很重要的职务,便是靖远县县长。
为了掩人耳目,张东恰好利用了县长的身份,选择在县府和前来的焦有志见面。
“没想到张东同志也有县长的派头哩!”
焦有志一见到张东就与他开起了玩笑。
“假如真是这样,那我老张就可以光宗耀祖喽!”
东皎十分爽朗地答道,他完全是一名耿直的西北汉子。
焦有志呵呵一笑,他早听说过张东是一位能征善战的优秀将领,为人豁达开朗,同时也有陕西人的质朴和憨厚。
李发荣默默走出了房间,他作为地下交通员,始终保持着寡言慎行的习惯,悄悄走到了门外,去给两个人放哨。
房内点亮了油灯。
两个革命者正在为靖远的前途和光明,展开着热烈地讨论,他俩在决定着靖远兵变伟大历史时刻的到来……
“警三旅现有党团员有一百多人,从绝对数量上来看,当然不能与绝大多数的国民党官兵相比,但我们有信心给那些思想容易动摇的士兵做工作,积极争取他们加入兵变的队伍!”
张东十分自信地说道,这让焦有志十分激动。
“上级一直非常关心这次的靖远兵变起义,我和冬阳同志一起到了靖远,你知道他不方便出面,这次就由我来和你具体商议起义的细节吧!”
焦有志掏出了两支香烟,对着油灯点燃后,递给张东一支。
两个人在烟雾缭绕中继续开始了讨论,张东详细介绍了目前各个党团组织的情况。
焦有志耐心地听着,并不时点头表示认同。
“面对这么重大的事情,我们还要召开团党委会议,让尽可能多的同志来一起讨论,一方面我们要统一思想,另一方面可以扩大宣传教育和组织工作。”
焦有志和张东最后达成了一致意见,决定马上召开团党委扩大会议,会议的地点依然选择在张东的县府衙门。
接下来一连五天,张东组织警三旅内部的团党员,每晚都召开一次会议,大家集中讨论了有关起义的很多细节问题。
除了大家有较高的革命热情之外,现实的残酷性又无可避免地摆在了大家面前。
首先是敌我力量的悬殊问题,造成了举行兵变的时机是否成熟的激烈争论,焦有志和张东之间产生了很大的意见分歧……往期精彩回顾红会(第1-2章)
红会(第3-4章)
红会(第5-6章)
红会(第7-8章)
红会(第9-10章)
作者简介雷鸣,笔名九月雷鸣,中华诗词学会会员、甘肃省作家协会会员、甘肃省诗词楹联学会会员、白银市作家协会会员、白银市平川区作协副主席、平川诗词楹联协会副主席。热爱文学创作,在平面媒体及网络发表文章一百余篇,创作诗词作品上千首。合著散文、诗歌集《太阳树》,出版个人诗集《春水向东》、纪实散文《黑塔山下》一部。近年来活跃于网络文学创作,先后在各大网站连载《徐福大帝》《金州之恋》《大宋攻略》《让爱永生》《英雄的名义》等小说,累计创作三百余万字。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