胃胀病因

萎缩性胃炎,是胃缩小了吗

安卓开发求职招聘QQ群 http://www.edunews.net.cn/2021/hlw_0327/26623.html?ivk_sa=1023197a
萎缩性胃炎是检出率很高的一种慢性胃病。有数据显示,在55岁以上的人群中,检出率超过半数。很多人不理解胃镜报告上的诊断,认为萎缩性胃炎就是胃变小了或者胃黏膜变皱了,离胃癌只有一步之遥,给自己带去了极大的精神压力。有些“伪科普”也在胡说八道,唯恐天下不乱对于普通大众,很多人认为萎缩性胃炎就是胃变小了,胃粘膜变皱了,离胃癌只有一步之遥了等等,造成了患者极大的精神压力,既浪费了医疗资源,也加重了患者病情。那么,事实真相到底是怎么回事呢?

1

什么是萎缩性胃炎?

萎缩性胃炎是胃黏膜皱壁变平滑、粘膜层变薄、分泌消化液的腺体减少的慢性消化系统疾病。胃镜下可以看到胃黏膜颜色变白、血管显露等;病理检查可能见到腺体消失或减少,或出现肠化、异型增生等。萎缩可以是局灶性、也可以是全胃。由于腺体减少影响了消化功能,常表现为上腹部隐痛、胀满、嗳气,食欲不振、消瘦、贫血等,和浅表性胃炎不容易区别。也部分患者没有明显的症状。萎缩性胃炎的诊断,主要以病理报告为准。引起萎缩的原因有很多,如年龄、幽门螺杆菌感染、药物刺激、不良生活习惯、自身免疫因素、遗传等。其中,萎缩性胃炎的发生率会随着年龄的增长而增高,病变程度也越重,因此有人认为慢性萎缩性胃炎是中老年胃黏膜的退行性变,是一种“半生理”现象。

2

萎缩性胃炎一定会癌变吗?

虽然说把萎缩性胃炎列为癌前疾病,但并非所有的萎缩性胃炎都会癌变,绝大多数的萎缩性胃炎不会发展为胃癌,只有很少一部分,发展到了不典型增生阶段的,才算是真正意义上的癌前病变,癌变几率大幅增高。胃癌的发生是一个多因素参与、长时间积累的结果,不是说癌变就癌变的。一般认为是以下这个过程:

发生萎缩后,只要及时根除病因,对症治疗,就不会发生异型增生,也就不会发展为胃癌。

因此,单纯的萎缩性胃炎,不伴随肠化和不典型增生的,只要去除病因(包括根除幽门螺杆菌、改善生活习惯、停用伤胃药物等),没有症状的不需要治疗,只需要1-2年复查一次胃镜足矣。

对于已经发生异型增生和中重度肠化者,要密切胃镜随访,重度异型增生者,可选择胃镜下切除病变粘膜,就能有效阻断其癌变进程。

3

萎缩性胃炎能逆转吗?

此前医生们普遍认为,萎缩性胃炎是不可逆转的,无法让胃黏膜恢复到正常水平。

但近年来的研究表明,通过规范治疗,某些阶段是可以逆转的,比如轻中度萎缩伴肠化;

但一旦发生异型增生,是不可逆转的。

公认的治疗原则包括:去除病因、对症治疗、保护和修复胃黏膜。

1

去除病因:

改善生活习惯、按时作息、远离烟酒、不熬夜、远离高盐、高脂肪、烧烤、烟熏、腌渍食品、加工肉类,多吃新鲜蔬果、全谷物;停用不必要的中西药物;

2

根除幽门螺旋杆菌:

有证据表明,在肠化阶段根除幽门螺杆菌,部分肠化可得到逆转;即便不能逆转,也能使病情稳定、停滞不前,至少能维持现状;

因此,无论在萎缩性胃炎的任何阶段,都要及时检查和根除幽门螺杆菌,并每年进行复查。

3

对症治疗:

对于有症状的则对症治疗,以消除消化不良症状,减少炎症刺激和胃黏膜损伤。

4

修复和保护胃黏膜:

预防和治疗胃黏膜损伤,保护胃黏膜,增加胃黏膜血流,可增强胃黏膜屏障;促进上皮的生长和组织修复,对糜烂、溃疡有愈合作用。具体药物有:胶体果胶铋、康复新液、铝碳酸镁片、磷酸铝凝胶、瑞巴派特、前列腺素类、替普瑞酮、谷氨酰胺等。

5

中成药和维生素:

研究表明,中成药陈李济胃疡宁丸、摩罗丹等对萎缩性胃炎疗效确切;

维生素B12、叶酸、硒以及羔羊胃提取物等,有助于改善胃黏膜状况,预防病情进展。

4

定期检查最重要!

要谨遵医嘱定期胃镜复查,以监视病情变化。一旦发生病情进展,要积极干预治疗,必要时镜下手术。即使发生了早期胃癌,治愈率也在97-%。(1).萎缩性胃炎不伴肠化生和异型增生者可每1~2年作内镜和病理随访,(2).中~重度萎缩或伴肠化生者每1年随访一次,(3).轻度异型增生(活检并非取自癌旁)每6个月随访一次,(4).重度异型增生者需立即复查内镜和活检病理检查,必要时手术治疗或内镜下局部治疗。总结一下慢性萎缩性胃炎并不可怕,肠化和异型增生要发展成胃癌,是一个漫长的过程。5%是统计学的小概率事件,可以认为几乎不会发生,不必要引起过多的焦虑和担心。通过积极的正规治疗,很多萎缩性胃炎患者都得到了痊愈,或者至少能维持现状。信心也是很必要的,不要被虚假宣传吓坏了,要知道恐慌的心情反而会加重病情。

白云山陈李济胃疡宁丸

转载请注明:http://www.xwwar.com/wzby/11623.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