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胃胀>>并发病症>>胃胀痛,一剂知两剂已附脾胃病宜忌>>
李某,男,59岁。年7月3日晚首诊,胃胀痛一天,胸骨后烧灼感,无食欲,近几日食凉多,身无力,寐可,下坠感。去年曾因同样不适住院诊为胃扩张,胃炎。脉弦缓,舌苔白厚舌下淤。
证:脾虚湿盛
法:健脾化湿
方:二陈合苓桂术甘汤加味
姜半夏20陈皮10茯苓20桂枝15炒白术15炙甘草10生枳实10生姜4片大枣4枚
一剂,水煎服,饭后热服。嘱禁食生凉油腻辛辣之物,用生姜大葱炒香做疙瘩汤食,以后多食温热之物。
年7月4日晚二诊,药后胃胀疼明显减轻,胸骨后烧灼感明显减轻,食欲增,仍身无力,下坠感,脉弦滑,舌同上
上方1剂。
年7月5日胃胀痛、胸骨后烧灼感、下坠感除,食欲可。同时诉,昨晚曾食大米饭后胃不适,但现已无不适。脉弦滑,舌同上。上方一剂。
按:脾喜燥勿湿,食凉过多易损伤脾阳,脾阳伤则脾运化失职而湿邪困脾,故本病为脾虚湿盛,治当健脾化湿为要。
首诊脉缓即是脾虚湿盛之脉,次诊脉由缓变滑即为阳气来复湿邪得化之征兆。
大米,其性偏凉润,非脾虚湿盛所宜,脾虚湿盛之人当少食或禁食。本病人食后病情反复即为明证。
脾胃病患者,当时刻铭记三分治七分养,即使无症状亦不可随心而食,当久久忌口,方不致脾胃病反复。
上得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