胃胀诊断

一个健脾养胃补中益气的办法

脾胃虚弱是功能障碍的“元凶”,一张健脾和胃的方,我一用就是30年,帮助位患者摆脱功能障碍!

老一辈中医人殚精竭虑、兢兢业业,为患者治病的中医精神,已经随着他们的离去,被永远尘封在了泥土里。

为什么这样说呢?

中医的发展历程中涌现出过很多苍生大医,他们用自己一辈子的时间,在疾病的水深火热中救出一个又一个患者,让一个又一个家庭恢复幸福,回归正常生活,不会因为病人医院碰一鼻子灰。

反而会自掏腰包,不论是高官权贵,还是穷苦百姓,把治好每一位患者当作自己应尽的职责!

现在患者砸锅卖铁“养着”医生的情况,已经是屡见不鲜。

作为一个身着白大褂、手拿医术的医生,我十分看不惯这种行为,只恨我人微言轻,根本就没有能力改变这种大环境。

所以每次见到,在走廊因为治疗费用作难的患者,在啃馒头喝白水,从牙缝里省钱为亲人治病的患者家属,我都觉得自己不配为医,那些盯着患者钱包的医生更不配!

我之前就遇见过这样一位患者,看诊是已经受功能障碍的困扰,有6年之久,照他的话说:“这些年我就是废人一个,你要是也治不好,我这辈子恐怕就再也起不来了”。

据患者自述,他是在升职后,连轴转了一个多星期,之后才出现功能障碍,刚开始没时间看医生,就自已买了点补品来吃,不仅没效果,还加重了他的情况,经常因为这件事和家人闹得不愉快。

医院接受正规治疗,服用西药维持,但停药后,身体依旧是没什么起色,兜兜转转就是8年,现在他对自己是一点信心都没有了。

看诊后我发现他舌淡红,苔白腻,脉虚弱无力。伴有腹胀、胃胀,吃不下饭,整天觉得身体困重无力、四肢浮肿,大便不成形等问题。

辨证后开方:黄芪、白术、茯苓、陈皮、菟丝子、当归。

结果用药7剂后,整个人的精神就好了不少,四肢浮肿消失,续航时间有所增加。药不更方再用14剂后,功能障碍情况明显好转,时间基本稳定。后用7剂巩固疗效,防止情况出现反复。

这究竟是怎么回事儿呢?

首先我们看一下患者的舌象,舌红苔白腻说明体内有湿热,脉虚弱无力说明患者还有气虚的问题。再加上吃不下饭说明问题出在脾胃,脾胃的运化功能收到抑制。

那这和功能障碍有什么关系呢?

在中医看来脾主运化,是后天之本。肾主藏精,是先天之本。脾脏能将营养物质运化给肾脏,对肾脏其滋养作用,患者工作压力大,长期劳累过度损伤脾气,不仅会抑制消化功能,气血生化也会受到影响,气血生化无源,宗筋就得不到濡养,进而引发功能障碍。

再加上脾能运化水湿,脾虚,水湿就会在体内聚集,表现为四肢浮肿。

所以患者证属脾胃虚弱,如果一味地补肾只是白费功夫。治疗的关键在于健脾养胃、补中益气的同时,兼顾温补肾脏。

方中黄芪、当归是补气补血的好搭档,黄芪健脾补气,当归补血还能活血,两味药就像是给跑长途的汽车加满油,提供源源不断的定力,硬件达标了,身体自然不会出现问题。

白术味苦、甘,性温,具有补气健脾、燥湿利水的作用。陈皮味辛、苦,性温,具有健脾燥湿的作用。因为苦能泄、能燥,所以两味药就像是一对慈爱的父母,用自己的温暖滋养脾脏。

茯苓利水消肿、渗湿健脾,可以赶走体内的水湿。

最后用菟丝子补肾阳,益肾阴,还能兼顾补脾,做最后的收网工作。

全方诸药合用,脾气健、肾气足,问题自然就能迎刃而解。

中医治病讲究辨证论治,根据患者的自身情况,对症下药,治的是人,解决的是病机,这是它能传承千年的重要原因。可是现在很多医生为了利益,节约时间多看一位患者,就能多拿一份钱,这种行为与老一辈中医为患者殚精竭虑、为病情寝食难安的大医精神,背道而驰。

只希望我能通过自己的力量多帮一位患者,激起更多医生的良心,我们一起让更多人恢复健康,回归正常生活!



转载请注明:http://www.xwwar.com/wzzd/12720.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