预防护理

砂半理中汤,5味药摆脱胃寒,改善胃凉

北京白癜风最好的医院 http://www.txbyjgh.com/m/

我们先来看一则,由杏林前辈宋孝志老师所创制的组方。

组方为:清半夏,制香附,高良姜,炒枳壳,砂仁。

组方虽说是由简简单单的五味药组成,但作用却不小。它能有效应对胃寒,理气散寒、和胃止痛。其主要症状为胃脘部时有疼痛,胀满,反酸以及嗳气,在严重的时候,还可能会频繁地吐唾沫。疼痛时,还可能累及胸胁和背部。

而且,症状在受寒或是受到低温刺激的时候,抑或是在进食寒凉饮食、着凉就会表现得特别明显。

观其舌脉,一般多表现为舌质淡,苔薄白或是白腻,脉象一般表现为沉弦或是弦紧。这样介绍,可能不是很直观。接下来,我将用一则实例来说明一下。还记得有一次,一位十八九岁的患者,在家人的带领下,来到了老师的诊室。

患者是什么情况呢?听患者家人描述,患者白天和同伴外出玩了一整天。晚上九十点才回到家,也没在外面吃饭。回来后,看到厨房里还有剩饭剩菜。也没想着热一下,就直接开吃。结果,吃完没多久,胃就开始疼。刚开始,家人以为是食物放变质了,可转念一想,也不对呀,下午的饭菜,天气也不是太热,不可能这么短时间就变质了。

由于患者疼痛难受,一直捂着肚子。家人就用热水瓶给患者捂着,患者几乎直不起腰,一直弓着腰捂着。直到第二天才来到老师诊室。

老师给患者诊完脉后,发现患者脉象弦紧,舌质淡红,舌苔也略显腻。于是老师就用到开篇所提到的配伍。其实,这则组方就是宋老先生所创的《砂半理中汤》。

这其中又有什么道理呢?其实,医案中的患者,其主要问题就在于寒邪凝滞中脘,从而导致的胃脘疼痛。

寒邪侵袭胃脘,气血遇寒则凝,气血不通则痛,所以患者就会胃痛。中焦气机,会因寒邪凝滞而升降失常,所以就可能导致胃胀、嗳气、反酸。此外,寒邪令津液无法输布,于是就会聚泛于口腔,患者就会时不时地吐痰涎。

说到底,这类患者的主要问题就在于,脾胃虚寒,后天之本太过薄弱。舌淡苔薄白或是白腻。

舌淡:是因为气血不足。

白腻:则是因为体内寒邪令水湿不化。

脉象沉弦或是沉紧:则是体现痛症的这一特点。

那么此时要如何应对?首先,就需要散寒、理气、和胃、止痛。

因此,方中以清半夏、香附、高良姜、炒枳壳、砂仁等配伍,就比较合理。

其实,上述的解析,不过是对组方的简单解读。这个小配伍,还可以根据胃痛的不同病因,加以变化。

就比如说,肝胃气痛,就需要给香附加量。若是再兼痰多咳嗽的,就需要将清半夏增量等。但是这些剂量的精准控制,一般人无法精确把控,此外附子以及半夏,对于普通人而言,又存在一定的危险性。

因此,对于普通人而言,完全可以选用更加简单的方法,来应对胃脘部疼痛、贪食冷饮凉食后腹痛、喜温喜按,畏寒怕冷等。就比如说,脐贴法。因为肚脐所在的位置,正是“神阙穴”所在之处。神阙穴又称气合、气舍,也就是脐中和肚脐,属于奇经八脉中的任脉的一个穴位。

在肚脐处贴一个同仁堂升级后的脐贴方,通过肚脐,将药效通过经络送遍全身,从而达到温中健脾、补中益气、驱散脾胃寒邪、养心安神的目的。

脐贴由艾绒、花椒、桂圆肉、酸枣仁、枸杞碾碎,再由蜂蜜揉制而成,再从肚脐的神阙穴处进入,绵绵不绝地循环至全身。除了可以健脾和胃、祛除脾胃虚寒、平衡体内阴阳外。还可以排污排湿,起到补益五脏、和胃散寒、理气止痛的目的。要是情形较为严重,还可以在双脚底的涌泉穴上贴两剂。

肚脐贴,最早出自南怀瑾老先生的《万病方》。

准备:艾绒、桂圆、花椒、酸枣仁、枸杞子等晒干,加入蜂蜜揉成药丸,放置于神阙穴处;通过经络,让身体吸收。

当然,要是嫌上述方法自制麻烦,或是难以把控配比,也可以选择成品的北京同仁堂肚脐贴!大品牌,老字号!



转载请注明:http://www.xwwar.com/yfhl/1363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