饮食保健

胃药和它不能同服,踩中3个服药雷区,

彭洋预约 http://www.ykhongye.com/zjll/

中国医师协会最近公布一项调研数据。该数据显示,慢性胃炎等消化道疾病发病呈现明显的年轻化趋势。我国23-34岁慢性胃炎患者的数据连年攀升。

由于不健康的饮食和睡眠规律和一贯以来流行的酒桌文化,胃病现已逐渐成为困扰当代国人的一大重要疾病。据统计,我国胃病发作率现今竟然已经高达百分之八十五。

一直以来,我国的传统思想是“胃病要养”。在大众的观念里,胃病是一种需要长期与之相斗争的慢性疾病。对于胃病的态度,人们也出现了严重的两极分化。

其中一部分人,不重视对胃的爱护。经常因为工作繁忙、减肥等各种原因不吃早饭或者错过饭点,对生冷荤腥毫不忌讳。

而另一部分人则过度养胃,热衷于熬制粥类等绵软的食物,认为这样就是对胃的保护。在患有胃病之后,除却吃医生给开的药,还要自己安排一些养身体的中药。

实际上,从科学的角度来讲,这样的做法并不正确,甚至会起到反作用。下面就让我们来深入了解一下胃病服药的忌讳,以及哪种养胃方式是南辕北辙、适得其反的。

一、碱性西药的克星

胃酸,是胃腺壁细胞分泌的盐酸,作用是激活胃蛋白酶原,杀死通过食物进入胃部的细菌。同时也有助于分解食物后对食物内钙、铁等养分的吸收,抑郁我们消化食物。

一些胃病就是胃酸分泌过多所导致的,胃酸本身是具有腐蚀性的液体,胃黏膜的作用就是保护胃部不受胃酸的侵蚀。但如果胃酸分泌过多,就会侵蚀胃黏膜,最终导致胃部引发炎症,更严重的容易得胃溃疡。

在这种情况下,医生给开的药物会是抑制胃酸分泌的,例如西咪替丁、雷尼替丁、奥美拉唑等。西咪替丁等药物刺激性相对来说更小一点,可以在饭后服用。

而奥美拉唑等药物则会有一定的刺激性。如果在饭后服用有可能会打乱胃部分解吸收食物的过程,所以医生大多会提醒服用这一类药物的患者在餐前半个小时吃。

在很多老人的观念里,胃病就是消化系统出了问题,消化不好就应该开胃。在民间传统里,酸性食物常常被认为是开胃的良方,山楂丸、柠檬水,醋类等食物被认为是解决食欲不振、胃部不适的食补良方。

大多数老年人信奉着是药三分毒的观念,不愿意摄入更多西药,或者在医生开了西药之后还想自己在食谱中添加这类所谓食补方案。这样的作法非但不会有效果,反而会阻碍西药对疾病的救治。

山楂丸是一种介于药物和食物之间的药品,它是由山楂、白糖、炼蜜等食物制作而成的药丸,在普遍观念里,它可以促进消化。老年人肠胃不好,会出现饭后不消化的情况,因此常备山楂丸缓解积食。

在老人的观念里,山楂丸由食物做成,又是中成药,因此对人的身体伤害极近于无。他们因此认为山楂丸可以放心食用,即使在有胃病的情况下也可以吃。

这种想法是错误的。例如,对于胃酸过多引起的胃病,如果一味地追求开胃,服用山楂丸等药物,那就会适得其反。这不但会增加胃酸的分泌,并且会干扰西药的药性,很容易让病情加重。

潘立酮片能够促进肠胃蠕动,调节十二指肠运动,也是治疗消化不良的药物。很多中老年人会将它当成山楂丸一类的药物,不去找医生治疗,自己给自己开药。

这些老人一旦出现胃胀气、积食、消化不良等情况,就自己喂自己吃几片潘立酮片,甚至养成了长期服用这类药物的习惯。

这样的做法也不可取。帕立酮片被用于治疗消化不良时,医生给开的用药疗程一般来说不会超过一个月。在病情有所减缓后应该立刻停止服用。

同时,医院查明具体的病情,而选择盲目服药,药物未必能起到治疗效果,甚至容易加重病情。

在胃酸过多引起的食欲不振、恶心、呕吐等情况下,酸性类食物和药物非但毫无作用,还会让胃酸分泌过多,让身体的状况更加糟糕。

由此可见,不是所有的胃病都需要“开胃”来解决,具体情况还是应该咨询医生的建议。

二、常规服药的注意事项

抛开药物的成分问题,在正常服药的情况下,人们也会由于疏忽大意而作出一些错误的决定,让本来可以治病的药物效果大减,甚至反而危害人的身体。

1.自己给自己开药

首先,我国大多数人都有一种习惯,就是医院,而是自己给自己开药。

或者走向另一个极端,不信任某一个医生的能力,而是选择找多个医生就诊,汲取百家之长。这导致的情况就是,患者会把几种药物混在一起吃。

在人体内,每一个部位的作用不尽相同,它们分泌的消化液的酸碱度也是不同的,这些部位在一起,才能构成一个平和的、运转如常的人体。

作用于不同部位的药物自然也不同,把酸碱度不同的药物放在一起吃,很有可能会产生不良影响,不利于身体恢复。

2.挪用服药剂量

第二个问题是关于剂量,有些人嫌麻烦或者忘记某次的服药,就将这次药物的剂量挪到下次一起使用。

比如,医生开药时候的叮嘱是一日三次、一次一片,到了患者这里就变成了一起吃三片。这样的做法相当的不可取并且危险。

对于药物的消化,身体里也自有一套流程。如果同时摄入过大剂量的药物,非但不会加速治疗,反而有可能会对身体造成永久性的伤害。

3.年龄与服药的关系

第三点是关于年龄的问题,不同的年龄阶段,人的身体状况都是不同的,孩子身体稚嫩、老人身体迟缓。一般来说,少年中年和老年在患有同一种疾病时,医生在用药的类别和剂量上都会有不同的考量。

一些家庭会将成年人的药物用给孩子或者老人吃,尽管他们大多会通过减少常规的用药剂量来削弱药性。但是这样的做法还是很危险的,有可能会对身体造成危害。

综上所述,患病后的正确操作方式还是应该迅速就医、谨遵医嘱,专业的事情就交给专业人来做吧。

三、所谓食补的误区

最后,让我们来聊一聊我们特有的文化——食补。一直以来,在人们的观念里,西药都是一种副作用极大的治疗方式,所以,能够不用服药就有助于缓解病情的食补成为了大家心中易于接受的良方。

很多人在生病初期往往不愿意就医,想通过健康饮食来养好病症。胃是促进消化吸收的重要器官,也正因如此,关于胃类疾病的食谱往往成为了食补的重灾区。

小到多吃鸡蛋,大到熬十全大补汤,关于治疗胃病的食谱五花八门。下面就让我们浅浅分析几个关于“养胃食谱”的常见误区。

1.粥是否养胃

在很多人的观念里,胃部消化不良代表的就是胃功能的减弱,既然胃功能减弱,就应该吃一些易于吸收的食物,减轻胃部的负担。那么,把米饭熬制成粥一定十分便于消化,毕竟它已经那样软烂。

这种想法从思路上来讲看起来无懈可击,但实则毫无科学道理。喝粥在一些情况下不但不能养胃,反而会加重胃病。

对于胃酸过多的胃病患者,米粥这种软烂的食物更加不需要它的参与,泛滥的胃酸无法排解,会在胃中更加猖狂肆虐,胃病患者容易出现更加严重的烧心反胃等情况。

2.大蒜能否杀菌

在一些传统观念里,认为大蒜具有杀菌的效果,所以在胃部出现炎症后,有些人会增加大蒜的摄入,甚至生吃大蒜,以此来抵御细菌的侵蚀。

首先,大蒜确实是有一部分的杀菌效果。但是,它同时也是一种辛辣的香料,直接生食大蒜,会刺激到有炎症的部位。对于胃溃疡等患者来说,生食大蒜无异于是一种“皮鞭子沾辣椒水”的酷刑。

3.汤汤水水是否营养

在一些传统观念里,汤汤水水的食物可以将营养发挥出最高成效,不但鲜美舒适,还有养胃的效果。我国对美食的研究十分透彻,关于煲汤的文化由来已久,喝汤被认为是一件“养生”的事情。

近年来,已经有一些科学研究证明,对食物长时间的熬制有可能会破坏食物本身的养分,不易于营养的吸收,并且有可能引发嘌呤过高,增高血压、提升血糖的不利于身体健康的情况。

对于胃部来说,一些汤类食物也是对它的摧残。长期喝肉汤有可能会出现反胃、烧心等情况,因为肉汤中含有大量的酸,会刺激脆弱的胃。

由此可见,大骨头汤,排骨汤、牛肉汤等汤类非但不会对胃病患者有治愈的效果,反而会让胃部受到二次伤害。

我国的饮食文化传承千载、博大精深,很多老人会害怕药物对身体的副作用,因而不肯就医,选择所谓的食补。但是,食物的作用终归有限。

很多时候,研究食谱的人也没有多高的医学水平,这样情况下研究出来的食谱可能会导致适得其反的效果。食物终究只是食物,代替不了药物,还是不宜拿来当治病的良方、救命的稻草。

总结

通过上述的情况不难看出,胃病治疗的大多数误区,都是患者不遵医嘱,自己乱用药物导致的。我国的很多人,尤其是老年群体,经常会怕麻烦或者医院,因此延误最佳治疗机会。

但是,若是因为自己自作主张的治疗而导致病情加重,就会发生更加麻烦的事情,花更多的钱,更加的不划算。由此可见,生病之医院,把专业的事情交给专业的人来做。

另外,我国现今由于工作压力过大,年轻群体常常出现不能按时吃饭、无法规律作息等情况,这导致青年群体患有胃溃疡和胃穿孔的人数越来越多。

年轻人还是要注意自己的身体,合理安排一日三餐,不要养成不吃早饭的坏习惯。



转载请注明:http://www.xwwar.com/ysbj/12480.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