饮食保健

胃痛胃胀烧心,并非都是真的胃病

                            

新闻

人文

科普

服务

很多人胃不舒服了,胃痛、胃胀、胃酸,首先想的就是“我的胃是怎么了,我能吃点什么药?”“我近期胃一直不舒服,怎么才能治好?”。然后,有些人会自己吃点止疼药、或者一些常见的胃药。

这种做法当然是不合理的。因为胃病,真不像你想的那么简单。为什么呢?

仅根据症状难以判断是哪种胃病

我们把几乎所有发生在胃的疾病都叫做“胃病”,浅表性胃炎、慢性萎缩性胃炎、胃息肉、胃溃疡、甚至胃癌,都属于“胃病”。但是,有一个关键的问题,就是这些胃病的症状往往相差无几,都会表现出胃痛、胃胀等,所以我们没办法根据这些症状就判断得了什么胃病。

但是,有一个关键的问题,就是这些胃病的症状往往相差无几,都会表现出胃痛、胃胀等,所以我们没办法根据这些症状就判断得了什么胃病。

另外,不同的人对疼痛的感受程度也不一样,有的病人只是很轻的浅表性胃炎,但他就是痛的比较严重;但是有的病人患有严重的胃溃疡、甚至是胃癌,但是他却没有任何感觉,最后甚至到了胃出血、或者有明显的体重减轻、医院就诊,这时候发现情况已经很严重了……类似这些案例在临床上也很常见。

因此,出现胃痛、胃胀这些情况,医院检查。

“胃病”未必是胃生病

我们经常说的“胃病”,主要包括食管、胃、以及十二指肠这些部位的疾病,比如胃溃疡、食管炎、食管癌、胃食管反流病、胃溃疡、十二指肠溃疡、胃炎、胃息肉、胃癌等等。这些疾病的症状往往都大同小异,都可能表现出胃痛、胃胀、反酸、烧心等症状。

另外,如果胃这个部位周围的邻居出现问题,我们也可能表现在胃或者肚子的不舒服,比如肝炎、肝脏的肿瘤、胰腺炎、以及一些胆道的疾病或者结肠方面的疾病,都可能会让人感到胃难受。

所以,有的人发现自己明明去看胃,但是医生还会鉴别排查周围其他器官的疾病,原因就在于此。

并且颈椎病、脑炎、脑肿瘤等疾病也可能会导致恶心、呕吐等表现,让人错以为是胃部出了问题。

除此之外,现在高发的精神心理疾病,很多时候也会表现在躯体上的不适,也就是精神疾病躯体化,比如焦虑症、抑郁症等疾病都可能会导致胃部或者腹部的症状,常见的有便秘、腹泻、腹痛等,以至于病人最先会去消化科内科就诊,经常造成误诊。

所以,出现胃痛、胃胀的情况,不建议你直接吃胃药,医院进行检查。那做哪些检查呢?

经常胃难受,就诊时可能要做这些检查

经常胃痛、胃胀,医生可能会让你做胃镜。胃镜可以非常直观的看到从食管、贲门、胃底、胃体、胃角、胃窦,到幽门和十二指肠的黏膜的情况,这是其他检查不可取得的。在观察的过程中,医生会对一些看起来比较可疑的部位钳取相应的组织进行活检,也就是送到病理科的显微镜下观察,帮助进一步诊断。

很多人担心胃镜带来的不适感,或者不能接受胃镜检查,医生可能还会建议你做胶囊胃镜、胃的超声造影、上消化道造影、腹部CT等检查,但是这些检查无法完全替代胃镜,必要的时候,还得完善胃镜。

另外,如果你没有查过幽门螺杆菌,医生可能会让你做幽门螺杆菌的检测。医院会推荐做呼气试验,怎么做呢?

在空腹的时候或者饭后4-6小时以上,先向专用的集气袋吹一口气,接着喝一杯液体试剂,然后静坐30分钟,在这30分钟内不要抽烟、喝水或者进食,然后向另一个集气袋再吹一口气,再将集气袋接到专用的检测仪上,5分钟就会得出准确的诊断结果,整个诊断过程大概需要35分钟。

但是在检查前有一些药物要停掉。比如抑制胃酸药、抗生素、以及一些铋剂等药物不能吃,避免出现出现假阴性的情况。

有时候为了排查胃周围的器官是否有问题,医生还会建议做一些其他检查,比如血常规、大便常规、肠镜、肝胆胰腺的彩超等检查。

除此之外,有一些工作学习压力大,长期焦虑、抑郁的人群,如果多次到消化科就诊却没查出明显的器质性病变,那么就应该考虑是否是精神心理问题引起的,建议去临床心理科检查一下。

消化科医生的养胃护胃治胃防胃癌指南

医院检查确诊是某一种胃病,比如常见的急慢性胃炎,就要接受系统的治疗了。尤其是得了慢性胃炎的朋友对胃病的难缠程度应该深有体会,吃药好一点,停药时不时就会复发,治疗久、难根除。

胃病治疗的时间要根据病变的程度,程度越深,治疗时间越长,2个月、1年、10年、20年都有可能。并且在慢性胃炎发展的过程中,如果不做好病程管理,慢性胃炎会慢慢向胃癌发展。

原标题:《胃痛、胃胀、烧心...并非都是真的胃病!吃药前,先弄清这些更妥当》

    

转载请注明:http://www.xwwar.com/ysbj/1257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