预防护理

仲景护胃名方,给胃披上铠甲

很多患者都说,现在的很多中医很少开中药,甚至于有些还会开西药。其实对于中成药,我并不反对,但是中药讲究的是对症下药,一人一方,如果都统一配比,统一剂量,哪里还有辩证施治的效果?这也是我为什么不赞成大家拿着方子擅自抓药!之前有位患者,他从三年前开始,就动不动胃胀。吃了饭以后,容易嗳气、吞酸,不消化。药吃了不少,但效果始终差强人意。

到后来,患者还做了检查,发现自己有胃下垂和十二指肠溃疡。最近这一次,患者因为吃得菜饭不热乎,稍微凉了点,于是症状加剧。不得已,他投中医治疗。刻诊

见患者脉沉滑无力,舌苔薄黄。多年的胃病,让他的身体很瘦,面色也发黄,不好看。额头上的皱纹,多而深,好似核桃上的纹路。按压患者的腹部,发现患者就是发胀,其他没有任何压痛感。

细问得知

患者大便溏薄。吃点凉的东西,胃胀加重。但是你吃得太热乎了,也不行立刻就牙疼,牙龈肿。这可真是寒了不行,热了也不行,实在是没法弄了。了解到这些以后,我给开了一张医圣张仲景的方子——半夏泻心汤

组方:半夏、黄芩、黄连、炙甘草、党参、干姜、红枣。结果如何也?

患者服用以后,自觉胃里发胀痞满之感大大减轻,其他症状也随之改善。

接下来,原方不变,继续服用,患者最终诸证悉平,完全恢复正常。

为啥这么用呢?——因为这个患者的问题,出在寒热错杂。

怎么知道有寒?——患者脉沉而无力,平时容易便溏,吃凉的病情加重。这足可见,患者有脾胃虚寒的一面。

怎么知道有热?——患者苔薄黄,吃点热性的东西,就牙龈肿痛,直上火。可见,这是有热。

寒热之邪错杂交织在中焦,脾胃之气升降失职,于是就阻滞在一起,患者就胃胀、嗳气、反酸。所以说,这个患者的问题,抛开从前查出的胃下垂、十二指肠溃疡等不提,从中医角度看,就是所谓痞证,证属寒热错杂。痞证者,胃胀不适也。

这个时候怎么办?

用前面提到的半夏泻心汤。它是平调寒热,恢复中焦阴阳平衡,消胀除痞的专方。

炙甘草、党参、干姜、红枣——温阳益气健脾,解决患者脾胃虚寒的问题。

黄芩和黄连——清热,解决有热的问题。

半夏——降逆气,消胀,开郁结。

如此,就能很好地解决问题。这几味药的搭配,就是辛开苦降,寒热并用。这是中医方剂之林中,和解剂家族里,和解寒热的代表方。

温馨提醒:文中分享的方子仅供交流学习,一定要在中医指导下使用,切勿盲目试药

#胃胀#

转载请注明:http://www.xwwar.com/yfhl/13477.html